首页 >> 文房四宝 诗词歌赋 国画意境 翰墨飘香 世间美玉 茶香清远 高山流水 传统文化 闲庭雅趣 余音绕梁 
缘聚知音
缘名:
密码:
验证码:
斋主致言
静心斋里自言:

在这方清心无扰之处,静静拂尘拭土,等你到来。共泡一壶清茗,剪一窗红烛,赏一树梅花,听一曲筝音,读一册安宁,阅一页悠然,览一札风情,品一卷才气...

www.jingxinzhai.cn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水流而石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自息;夷犹于图画诗书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真心何等自在。  

静心斋(www.jingxinzhai.cn)
闲庭雅趣
·龙凤呈祥
·自由行走的花
·明月千里寄相思
·柔美古筝曲-云裳诉
·《孟子》成语、俗语
·新春贺:红梅在枝画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采莲
·梅兰竹菊四君子
·vitas--鹤之泣
·中国古典舞蹈--云裙水袖
·十九首经典民歌联唱
·一首典雅的曲子-夜莺
·怎样欣赏书法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丹青翰墨联
·清照词意之一剪梅·月满西楼
·黄梅戏-打猪草
·《闺训千字文》--清·佚名
·古典舞-小城雨巷
·幽梦影(卷二)
·古典舞—千手观音
·经典谚语
·中国传统艺术插花的意境
·黄梅戏-天女散花
·和兰花在一起
·用印常识
·为你而来
·云水禅心之古寺夕照
·千古名言集粹
·名贤集
·朱子治家格言
意随悠然
      《兰亭序》随想

  王羲之,字逸少,中国最知名的书法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池塘中冼笔砚而把池水染黑的故事,虽有污染环境之嫌,但还是被老师、家长当成勤奋学习的启蒙课。他最出名的书法代表作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的《兰亭序》。

  那是公元353年古历33日,王羲之与谢安等41位文人雅士会集会稽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兴会无前。公推王羲之为该集作序。羲之乘酒兴,灵感大发,遂做此文。

  我第一次读《兰亭序》是在大学语文课本上。记不起我是看完后哆嗦了一下,还是哆嗦着看完的。正如文中所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契。我着实为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感嗟了一番。接下来我便把我以为是千古绝唱的美文烂熟于胸。常常用其文句感慨系之。可是后来我发现,

  许多关于两晋的文学论述对它只字未提。可能是它没有我以为的那样白璧无瑕吧?但如果说它是至少足以令作者为之骄傲的散文佳作,我想是无一微词的。

  王羲之也确因此文而得意。《世说新语》上说:王右军得人以《兰亭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晋书》也有记载。

  可是,我却对王羲之因其文能与石崇的文章媲美而喜形于色十分不解。石崇的《金谷诗序》我没读过。但从史书上看过石崇的几个故事,让我对他产生深深的厌恶之感。《晋书》说他富可抵国,其财富是他做荆州刺使时利用职权劫远使商客,致富不凿”——十足的一个赃官加强盗!石崇不仅生活奢侈靡腐,而且灭绝人性。每次宴请宾客都要让美女劝酒,若是客人饮不尽,便杀掉劝酒的美女。有次宴请一个大将军竟连杀三人!可谓嗜杀成性,惨无人道。如此一个人性尽失、衣冠禽兽的人能写出什么好文章?与这样的人相比有什么可得意的?王羲之甚有欣色,确实无法让人理解。

  我第二次读《兰亭序》时,它已变成了一本书法字帖。参加工作后我在业余时间练起了书法。一位老师说我应该练练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我才知《兰亭序》影响最大的还是它的书法。

  相传醉酒后的王羲之洋洋洒洒、畅快淋漓、神完意足地一挥而就。待酒醒之后,也不得不暗暗佩服自己,并重新书写几遍,无奈神意已尽,只能感叹自己妙手偶得。我总是疑心这传说的真实性。在那个文人生活与书法艺术相依相溶的社会里,用美妙绝伦的字写便条都那么自然。和谐得接受这张便条的人决不会因其书法而惊骇万状,更何况是自己的文稿。如同写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不可能在写完《祭侄文稿》后压抑住自己悲愤的心情来欣赏自己的书法一样。正沉浸在自己斐然成章的文采之中的王羲之怎么会因文字的书写而大惊小怪呢?这个传说破坏了那个时代生活与书法相依相溶的和谐美,对《兰亭序》这个书艺佳话也有画蛇添足之感。

  《晋书》上记载,王羲之曾对自己的书法评价:找书比钏繇,当抗衡。这个自评还是非常客观的。他曾为一卖扇子的老妪书写扇面,每把为五字,说可卖百钱(这个价格既要有人买,又不能失身价),如果说这自定价比较合理的话,王羲之在当时也只相当于当代的知名书家。并没有书圣的头衔。

  所有成功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崇拜者,王羲之更是如此。在他众多的推崇者中,有一个把他的书法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这个人有这种影响力,他就是300年后政治上颇有口碑的大唐皇帝李世民。他赞其书说:祥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有王逸少乎!”而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是不是有点过了?

  三在多达千件王羲之真迹的藏品中,唐太宗珍爱有嘉的就是《兰亭序》《兰亭序》不仅章法、笔法完美,且和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一样,都是情感的天成,而非人力的做作。面对这样一件书法艺术和文学艺术作品,自然称得上是糅合得无懈可击的神来之作。但是,唐太宗却做出了把它带走的错误选择。值得得庆幸的是他曾命人摹拓了许多副本流传于世。

  元朝的大书家赵孟頫就因得了一卷已是断墨残褚的《定武兰亭》拓本喜之不尽、并把不少书学心得体会跋记于卷尾。因《定武兰亭》笔带欧意,.相传是欧阳询所摹。都说晋人取韵,唐人尚法。尚法的唐人去摹写以韵为佳的晋人书作,能学到几分且不说。赵孟頫所得的《定武兰亭》已是屡经槌拓,笔锋不显,字形也近于板滞,为什么赵还会如获至宝呢?所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是不是还有其他精神呢?

  四如果说唐太宗把《兰亭序》作为殉葬品因而失传是书法艺术不可替代的损失,那么对书法精神则是无法衡量的美的弥补。

  我们常见到有些艺术比赛为了保证评比的档次,而将第一名空缺。我们也看到许多艺术形式有意推出旗帜似的作品,以代表其精神。《兰亭序》就以书作而言却出奇地两者兼顾。唐太宗把它带走,但又留下了冯承素足以见其风采的双钩摹拓成的神龙副本。也就是说,天下第一行书如在云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整个一精心策划的艺术佳话”!莫非真是唐太宗为确保自己推崇王羲之的书圣地位不变,而运用距离产生美之策略?不管唐太宗是否有心,这确实造成了这一美的事实。

  并非所有的人都被这令人神往的艺术佳话所折服。清人叶昌炽说:仅执《兰亭》之一波一碟,盱衡赞叹,非真知书者也。有人干脆否定这一艺术佳话的真实性。郭沫若依据王羲之不应脱魏晋隶书笔意断定《兰亭序》是伪作。且不论他这种说法的是与非,他提出这个观点是缺乏诗意的。一个人既是是学者又是诗人,有时候必定失掉一个角色。

  五不管怎样,王羲之的《兰亭序》就文学而言,它把所说的话题写到了极至;就书法而言,它代表了书法所追求的自然、飘逸的精神。于是人们不再理会它的真伪和是非,只是陶醉在这美丽的艺术佳话之中去,去吟颂它的文句,去研习它的笔墨。 作者:王冲

——摘自《书法导报》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版权:静心斋                 
静心斋联系电话:tel静心斋本站法律顾问:姜文杰律师
静心斋MSN:0531_6621268_com Email:@hotmail.com
浏览次数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