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房四宝 诗词歌赋 国画意境 翰墨飘香 世间美玉 茶香清远 高山流水 传统文化 闲庭雅趣 余音绕梁 
缘聚知音
缘名:
密码:
验证码:
斋主致言
静心斋里自言:

在这方清心无扰之处,静静拂尘拭土,等你到来。共泡一壶清茗,剪一窗红烛,赏一树梅花,听一曲筝音,读一册安宁,阅一页悠然,览一札风情,品一卷才气...

www.jingxinzhai.cn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存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水流而石无声,得处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自息;夷犹于图画诗书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真心何等自在。  

静心斋(www.jingxinzhai.cn)
闲庭雅趣
·龙凤呈祥
·自由行走的花
·明月千里寄相思
·柔美古筝曲-云裳诉
·《孟子》成语、俗语
·新春贺:红梅在枝画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采莲
·梅兰竹菊四君子
·vitas--鹤之泣
·中国古典舞蹈--云裙水袖
·十九首经典民歌联唱
·一首典雅的曲子-夜莺
·怎样欣赏书法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丹青翰墨联
·清照词意之一剪梅·月满西楼
·黄梅戏-打猪草
·《闺训千字文》--清·佚名
·古典舞-小城雨巷
·幽梦影(卷二)
·古典舞—千手观音
·经典谚语
·中国传统艺术插花的意境
·黄梅戏-天女散花
·和兰花在一起
·用印常识
·为你而来
·云水禅心之古寺夕照
·千古名言集粹
·名贤集
·朱子治家格言
意随悠然
      历史的印鉴--玉出云南
     
       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有个与缅甸毗邻的腾冲县,县城虽然不大,但这里自古玉业兴旺,千余年来跟“玉石之王”--翡翠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把它称之为“翡翠城”,就在这里传出了许多关于翡翠的趣闻,就在清末民初也是车水马龙,有玉出腾冲之说。  

      一、翡翠的传说  

      翡翠的名称源于翡翠鸟,雄鸟羽毛红艳,叫翡鸟;雌鸟的羽毛鲜绿,叫翠鸟。翡翠的颜色极象这两种鸟的羽毛,因而得名。翡翠属硬玉,化学成份 主要为钠铝硅酸盐。翡翠是玉石家族中的一员,特别好的翡翠其价值可以与钻石媲美。翡翠的绿色,有的象茸茸的春草,有的象柔嫩的葱心;有的绿艳而鲜,均匀如染;有的绿色深艳,似祖母绿宝石,是制作名贵玉 器、玉饰的上佳原材料。据史料记载,慈禧陵墓中曾有翡翠西瓜两个,西瓜皮是绿色的“翠”,瓜瓤是 红色的“翡”,其中还有几粒黑色的瓜子。西瓜是巧妙地利用一整块翡翠的天然色彩雕琢而成,当时价值5OO万两白银。可惜此瓜被军阀孙殿英盗走,后卖给了费城博物馆,可见其珍贵。   


      二、玉石之路  

      从汉代开始,腾冲便成为我国与缅甸进行贸易 交往的重镇。当时,从四川成都出发,经腾冲入缅甸密支那可直抵中西亚,形成了一条丝绸之路。这 条西南丝绸之路比北方丝绸之路还早2OO~4OO 年。当时,沿着这条路,马帮、象队络绎不绝,贩运大量的玉石毛料。密支那-腾冲-永昌,密支那-八莫-盈江-腾冲是两条主要通道。从明代至抗日战争后期的近5OO年问缅甸开采的玉石料几乎全部是从这两条道运入腾冲。腾冲商号林立,从事玉石进口的业务,严然是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而这条丝绸之路,在这段时期还不如说它是"玉石之路"更为恰当。   


      三、翡翠传入中国  

      翡翠从汉代就传入了中国。据史籍记载,早在 东汉永元9年(公元97年),云南永昌(今保山)徼外蛮及掸国王雍“调谴重泽奉国珍宝”,这是缅甸 玉石首次进入中国。掸国即今缅甸东北盂拱、孟密一带,当时玉石是作为贡品,还不是作为一般的商 品进行交易。这些珍奇的“绿色石头”,使中国那些王公贵族视为异宝,竞相佩戴装饰,成为时尚,甚至以玉佩 区分官阶。直到明代中叶,中国皇帝派太监驻永昌、腾冲专门采购珠宝玉器。明末熹宗天启《滇 志》载:“官给本钱,由民收宝石人于宫”。官私合作,使当时大量缅甸玉石进入中国。在清代,从缅甸进入腾冲的商品以玉石珠宝为主,棉花次之,大量玉石汇集腾冲后,一部分就地打磨加工,一部分向东经大理运达昆明加工,再远销内地和沿海。到抗日战争前夕,腾冲被日军占领之前,这里盛极一时,城内的小月城是玉石珠宝商人聚集之处,有上百家店铺,各色玉石、翡翠雕件琳琅满目,被称为“百宝街”。当时腾冲城门外的拴马场上,过往行商骡马留下的粪便每大有二、三尺深,可见当时腾冲已成为滇西南的大都会,并有“小上海”之称。   


      四、中国人到缅甸采玉  
 
      由于玉器珠宝价值昂贵,刺激了缅甸玉石的开发,滇西南的老百姓蜂拥而至,纷纷前往缅甸采玉。从明、清年间到解放初期,滇西南大多数年份每年有数万人上山。为此,美国人布尔赛在《东南亚的中国人》一书中这样写道:“中国大批开采玉石和宝石的技术工人到缅甸,使缅甸的玉石和宝石产量大增,缅甸古都阿摩罗补罗的中国古庙的石碑上,还刻有五千个中国玉石商人和采玉工人的名字”。由此可见一斑。   


      五、绮罗玉和段家玉  

      玉石料产区地处缅西北,山陵林密,矿藏分散。能否挖到玉石,特别是大块好料,一靠经验,二靠运气,偶然性很大。有的人做梦也想挖到好料发大财,却偏偏弄得一无所获,两手空空;有的 “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意间得到珍宝,改变了一生的命运。由此,引出了许许多多令人咋舌惊叹、大悲大喜的故事。保山县施甸余某,14岁就被他爷爷带到缅甸西北玉石场去挖玉石,18年来,老板共分给他19块 玉石毛料做工钱,他决心结束这种非人生活,便将毛料运到腾冲去解剖,谁知解开头一块看,大失所望,石中根本没见到玉;接着连解17块,全都不值钱,他浑身一软,瘫倒在地。解玉师傅见他可怜,买下他最后的一块,给了他一些路费和零用钱。但最后一块玉解开后,竟是上等翠玉,那个解玉师傅顿成巨富,而余某只好一步一叹地返回玉石 场,重操旧业去了。 更为离奇的是腾冲人官某,他从2O岁挖到7O岁,连一块真正的玉石也未挖到过。一天,他坐在山头遥望家乡,不禁悲伤起来,大哭了一场,在下山前他撒了一泡尿,突然发现被尿液冲刷出一块带绿色的石头,他仔细一看,竟是整块的“淡水绿”大玉石。古稀之年,发了大财,衣锦还乡,这可说是一大奇事。   


      六、玉石交易  

      做玉石生意,兴衰沉浮,大起大落。有时一夜暴富,转眼倾家荡产,极不稳定。玉石的毛料叫璞玉,一眼看去,都是些大小不一的石头,仔细观察,有的可找出一点露在外面的绿色。有时看好一块,花大价钱买了下来,剖开一看,仅在表面有点绿;有时花钱很少,买了一块不起眼的,剖开一 看,却是上等好料。腾冲流传至今的“绮罗玉”、“段家玉”的故事,就富于十足的传奇色彩。 清嘉庆年间,绮罗乡玉商尹文达,其祖上从玉石场驮回一块毛料,通身深黑,其貌不扬,许多行家看后都认为是块最差的料,祖上便将它当块石头镶在马厩里,天长日久,这“石头”被马蹄蹬踏掉部分外皮。一天,尹出行来牵马时,恰好从瓦缝中射 进的阳光照在石料上,反射出几点美丽的绿光。于 是,他便将石块抱去解磨,才发现这是一块上等的 翡翠料。他用此料,制作了一只宫灯,于赛会之夜挂在水映寺中,整个寺院都被宫灯映绿了,观者无不称奇,轰动一时。尹携灯到昆明献给云南巡抚,巡抚给了他一个“土千总”的官职。后来他又把做灯剩下来的碎片,加工成上百副耳片,带在耳上,能把耳根映绿,这就是被称之为“崎罗玉”的翡翠。


      民国年间,绮罗乡段家巷有个玉商段盛才,从 玉石场买回一块3OO多斤的大玉石毛料,其外表是 白元砂,许多行家看后都直摇头,没有人肯出价。他泄了气,便把这块石料随意丢在院子门口,来客 在那儿拴马,时间长了,被马蹄蹬掉一块皮,显出 晶莹的小绿点,引起了段盛才的注意,于是拿去解磨,竞是水色出众的上等翠玉,做成手镯,仔细看 去,就象在清澈透明的水中,绿色的小草在随波轻 轻飘动,从此“段家玉”名扬中外。 翡翠玉石的外皮,一般呈上黄色、红褐色、以 至黑色,并有风化残存形成的颜色和不同的花纹,毛料质地怎样,是无法直接看出的。因此,要根据、外皮的颜色、厚薄、精细、花纹的形态,推测毛料 内部翡翠的颜色和地子,这就成了一门特殊的学问。--相玉学。翡翠的质地俗称“地子”或“水头”。质 量最佳的地子称“玻璃地”。 一般有“三分水”(大约 6mm),就是上上等的高翠,但这要有经验的人才能看出,可靠性也只能有几成把握。   

      七、赌石在腾冲   

      谈玉石毛料生意就是“赌石”。赌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玉石没有任何切口(行语叫“开窗”)的一块砾石,只见外皮,丝毫看不到内部; 另一种方式是在仔料上切开一个“窗口”,窗口有大有小,让赌客通过“窗口”观察,并推测仔料内部的质量。 进行“赌石”交易方式,全凭经验、眼力、胆识 和运气,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交易时,卖方亮出毛石,买方便开始研究颜色、纹理、硬度等等,然后开始侃价,周围通常围上一大帮看客,就象马路上扎堆看热闹一样,其中也不乏主人雇来的“托儿”。生意谈成,立即付款交 货,有时,买主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眼光是否正确,可以当场把玉石剖开,这笔买卖是盈是亏便见分晓。 一块黄褐色的砾石,标价成千上万,一刀切开,或许是价值连城的上等料,或许是一钱不值的鹅卵石,分秒之间。输赢自现。诱人的财富和机遇,冒险的欲望和冲动,刺激着众多的玩石高手趋之若骛,在宝石界掀起一股赌石狂潮,引出了一场不用弹药的战争。在边境,有文盲却没有宝石盲,从黄毛小儿到耆耆长者,大家都刻苦攻读深奥难懂的宝石学,以随时参与应战。   


      八、玉石加工   
      
      从石头成为精美的玉器,毛料开采是第一步,还要经过运输、买卖成交,再进行解磨。解磨加工要比开采复杂得多,工序很细,构思设计和加工艺水平的高低,决定着玉器的价值。玉石加工有句 行话:"多磨少解",说的是毛料外边有一层砂包着,只有经过打磨,使玉石露出头来,才可初步判断其价值,如果里面没有玉,也就犯不着花很大的 功夫去解剖了。腾冲的玉石设计加工水平很高,清嘉庆年间,腾越知州伊里布,得到一块翡翠,有绿有红,有黄 有白,找到一位手艺高超的工匠加工。这位工匠在加工之前,白天不是上山打鸟,就是下河捞鱼,他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之后,他根 据玉料不同的色泽和位置,借红斑雕成朱红透亮的鸟嘴,翠色多处雕成翠绿欲滴的羽毛,黄色是脚爪,黄色下边是白色,雕成爪下系一根雪白的链条。经过三年雕成一只雄赳赳的鹦鹉,昂然屹立 蝉绿色的架子上,构思独特奇巧,工艺也十分超 群,成为一时闻名佳作。 
       
 
      九、腾冲昔日辉煌

      玉石毛料从缅甸产地开采出来,运出的第一站 便是腾冲,因而腾冲不仅是玉石主要集散地,同时 也是滇西南的玉石加工中心。据《华阳国志校志》中说:贾人收石入关,状如瓦砾,号曰荒石,腾越工人磨之以紫梗,砥之以宝砂,而宝光始出?quot;工匠 根据玉石的形态和不同色泽进行切割,因材施艺,雕刻成不同的玉器饰件。19世纪3O年代,英国人 美特福游腾冲时曾记叙了玉石加工的情景:"某长街 为玉石行所开,玉石昼夜琢磨不辍,余等深夜过之,犹闻蹈轮转床声达于百页窗外。"可见琢磨工作之繁忙。 在历史上,玉石加工业是腾冲主要的手工业, 该行业对腾冲这个边陲县城的繁荣曾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据《腾冲县志》载:"宝货行者有十四家,解 玉行有三十三家,玉肚眼匠二十七家,玉细花匠二十二家,玉片工匠三十一家,玉小货匠三十七家。" 那时,腾冲县城有玉石工匠超过3OOO人,形成有几条专业化的街道。此外,"散居于城郊的绮罗、谷 家寨、马场等乡,尚有三、四十家,以车眼小匠为多。"腾冲玉业,可见其兴盛与繁荣。 珠宝,从阿拉伯的阿里巴巴到四十大盗,从 国的卞和到东陵大盗,宝石不仅仅是一种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灾难与死亡的代名词,是酿成 众多悲剧的导火索,种种的巧取豪夺使光彩夺目的珠宝散发出浓浓的血腥味。如今,玉器珠宝再不是王公贵族的专利品,而是平民大众的装饰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饰的不断翻新,已由佩戴金银饰品 发展到珠宝首饰,由低档宝玉石发展到购买中高档 宝玉石。腾冲这一"翡翠城"经过抗日战争兵变之后 的萧条,如今再度走向复兴。与缅甸一江之隔的畹町、瑞丽的宝玉石贸易也迅速兴起,分别建立了珠宝市场和珠宝城,使滇西南珠宝业再现昔日的辉煌。

发表评论
大名:
Email:
评论:
验证码:
 

   版权:静心斋                 
静心斋联系电话:tel静心斋本站法律顾问:姜文杰律师
静心斋MSN:0531_6621268_com Email:@hotmail.com
浏览次数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