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礼乐治世.而“玉”为礼乐之“第一基石”.
《周礼·大宗伯》中,“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礼天地四方者,玉也.
玉华铮铮,中国之礼乐,如一块古玉,因7000年治玉史之雕琢,已温润而泽长.
玉,俨然为天人之媒,人心之宝.从礼器之后,几千年间,君子把玉佩戴在身上,“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如同芳草之于美人,美玉之于君子,别有一种刻骨地倾心.这种倾心,却是一种对自身严格的鞭策,“玉不琢,不成器”,君子配玉,乃是君子于德的切切追求.孔子曰,玉有十一德: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这十一德,将君子修为、礼乐之邦一一嘉清,真个是人心清明、岁月静好.
玉的美好与高洁,在中国人的史诗中,便是如此唱和着.有冰心玉壶,有玉人依阑,有玉郎无凭,有玉笙歌寒.这样的美好,这样的灵气,不便是天地的赐予么?
“日月丽于天,江河丽于地”,中国人对天地总有如此的亲近.所以中国人讲求天地和谐,讲求惜物无求,对大自然的征服与无限索求,在中国人的天意人情中都是过不去的.
正是如此,中国人爱玉才会如此深刻.因为玉乃天地之精华,又乃人情之美好.所以,中国人相信:玉有美德,玉有魂魄,玉有灵气.

|